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kaiyun.com官网
 
kaiyun.com官网

半个世纪 一方棉田(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时间: 2024-04-04 19:10:16 |   作者: kaiyun.com官网

  陈学庚:1947年4月生,江苏泰兴人,新疆石河子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边疆,从事农机研究和推广工作52个年头,突破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技术装备难题,推动了新疆棉花生产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研发了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在新疆、山东、河北等棉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主导的3项技术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植棉模式,用机械化方式实现棉花生产种植的精耕细作。

  “棉花植株有点偏高,要控制在1米以下……”一大早,73岁的陈学庚就坐在电脑前打开了摄像头,在视频会议中,对河北、山东等地的棉田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推动下,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机械化近两年来已颇见成效,2019年河北省南宫市新增示范区籽棉达到了每亩382.3公斤,并且实现了机械化采收。

  “前几年,每年都要在棉花生长收获的关键节点来回‘飞’个五六次,今年情况特殊,没能去现场,我们就利用互联网沟通。”陈学庚有点遗憾地说。

  在新疆农业机械化领域,一提起陈学庚,大家都熟悉。但没人知道的是,他最初的动力,竟源自一台损坏的压面机。

  1960年,陈学庚随父母支援新疆建设。后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奎屯农机学校读了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一家机械厂工作。

  刚刚上班,有同事拿来一台压面机:“你现在没啥事,就来修修压面机吧,修好了,工人就有面条吃了。”

  学的就是机械专业,修个压面机还不是小菜一碟?殊不知鼓捣了半天,也没修好,当时,陈学庚感觉颇下不来台。“看来实践与理论的距离很远啊”,他暗下决心,要趁年轻多学习、多实践。

  进了车间,陈学庚买了一大摞机械书籍,悉心钻研,在老师傅带领下,慢慢成长为技术骨干。

  在车间干了一年,车钳洗刨等基本技能,陈学庚就已经全部学会了,不甘现状的他,干起了技术革新,带着团队研制出磨缸机、水力测功机、缸套离心浇注机、大型顶车机等设备。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陈学庚已小有名气,带动了当地农机具修理设备的革新。

  荣誉慢慢的变多,陈学庚的职务也不断的提高,从机械厂技术员、副厂长、厂长,到团机务科科长、副团长兼总工程师、师农机服务中心主任。1992年2月,原本能够继续担任业务领导职务的陈学庚,选择到新疆农垦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我喜欢做业务,就想坚持干下去,一个人一生中应该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

  陈学庚研制出的农机,因为十分好操作,被团场干部职员亲切地称为“傻瓜机子”。“要让农机往地上一放,就能干活,不能在演示会上操作没问题,到了职工手里就玩不转了。”

  要想生产出便于操作的农机,必须深入生产一线。每逢机械作业高峰季节,陈学庚就带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农机实际使用情况,把反映的问题和使用机具的经验记录下来。回去后修改图纸,在下一批农机具生产时,就把之前的缺陷全部弥补并加以改进。

  有一年,农机户陈继华发现了自己买的精量播种机上的开沟固定杆焊接工艺有缺陷,准备过几天再反映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想到没过多久,新批次的农机已经将这样的一个问题解决了。陈继华惊讶地说:“这样的更新速度,真是想到我们农户心坎里了!”

  2006年春天,有农户反映,播种机覆土花篮在设计上有问题。陈学庚马上带技术人员去地里察看,连夜制定修改方案、更改图纸,把新农机赶做出来。怕耽误了春耕生产,第二天,他又亲自送去。“我们就是为农业服务的,你心里装着农户,农户心里必定装着你,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陈学庚说。

  陈学庚研制的农机不仅好用,还便宜,曾有外国专家听说他研发的一种播种机售价只有4万元,说什么都不相信,这么大的机器,在国外价格得贵好几倍。

  为了给团场农机户省钱,陈学庚经常把零配件放在团场,随时为农户改装机器,大大缩减成本、提升劳动效率。

  每当新机型设计出来,他都和大伙一起去地里试验。在观察样机运转情况时,陈学庚经常忘了自己已经70多岁了,趴在地上察看,一趴就是半个小时。在试验中,陈学庚还习惯跟着农机边走边观察,作业现场,尘土飞扬,常常弄得土头土脸。他满不在乎,“搞农机研究就要深入一线,不跟着到地里走一走,就研制不出好农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新疆棉花生产的总体水平相比来说较低。1982年新疆棉花面积仅占到全国的4.9%,总产量占全国的4%,平均单产低于全国水平18%。

  1979年,兵团石河子垦区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在7.5亩地上试验种植棉花,结果增产35%,但人工铺膜一天只能铺4分地。铺膜后,要靠人工在地膜上点种,进度慢、劳动强度大……

  看到职工铺膜时的辛苦,陈学庚心疼不已……经过几个月集中攻关,陈学庚团队研制出可进行联合作业、实现膜上打孔穴播的铺膜播种机,日工效120亩至150亩。地膜覆盖技术得以推广,促成新疆棉花产量第一次提升。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新疆棉花种植又遇到瓶颈,亩播种量4公斤至6公斤,大水漫灌,肥料利用率不到30%,加之人力成本高,使得利润更微薄了。

  “每到4、5月的定苗期,全员定苗,棉花地里人山人海。”陈学庚看到种棉花给大家带来这么多困扰,就开始琢磨定苗问题。

  看场地、采数据,陈学庚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一次作业完成8道工序的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机,形成11个系列新产品。很快,精播机在南北疆打开了局面,2012年新疆棉花种植培养面积占全国36.6%,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随后几年,棉花种植在新疆形成全程机械化生产局面。

  有人说,他就像一个“主攻手”,看到机会来了,就会冲上去抓住。现在,陈学庚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制中,“既然干了这行,就得留下点什么,否则会遗憾的。”

  一个中专毕业生,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并当选工程院院士,靠的是什么?我们在陈学庚执着坚守、一生奉献中,找到了答案。

  有人问陈学庚,搞农机研究苦不苦、累不累?他回答:“从事农机研究工作既苦又累,但是为农业发展解决了问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我乐在其中。”

  半个世纪以来,陈学庚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大田里、实验室里、车间中。如今年过古稀,他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正是这样一种对事业的执着,支撑着他一路不断攻坚克难、永不懈怠。

  如果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脚踏实地,奋勇前行,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也是对社会做出的一份贡献。(李亚楠)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版权所有©kaiyun.com官网/kaiyun官方网站体育赣ICP备10203138号-2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香江大道173号 电话:0797-8186478 网站地图